牯牛从天降 峰岔入云中

  “牯牛从天降,峰岔入云中。三十六大峰,七十二小峰。三十六大岔,七十二小岔。处处是老林,湾湾都有宝。只有一湾没见宝,还长满了灵芝草……”

  这首皖南民谣,说的是位于池州市石台县与黄山市祁门县交界处的牯牛降自然保护区。一直以来,民谣所描述的壮美景色与迷人宝藏,和神秘的“野人之谜”(牯牛降重峦叠嶂、山高林密、人迹罕至,此处一直流传着野人的传说,据说1957年有村民目睹到过野人)无时不刻不激起我对这块神奇土地的憧憬与向往。

  轻轻一缕清风,别去了春绿夏炎的季节,在这柔情似水阵阵秋风中,幽怨婉约,秋爽似乎在游说它的丰韵。秋天,是一个静谧的季节,秋天,更是一个迷人的季节,在这秋风送爽,丹桂飘香之际,有幸参加了石台牯牛降景区发起组织的#秋日的邂逅,石台牯牛降#验客活动,把我带到了心仪已久的石台牯牛降自然保护区。都说皖南的秋是一步一美景,景景相呼应,而皖南石台牯牛降的秋更有着让摄影师们为之骚动的色彩。

  石台牯牛降简介

  说牯牛降前,不得不提下它所属的位置——池州市石台县,石台县是安徽省生态环境最好的县份和皖南山区著名的茶乡,境内山清水秀,有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4月,30国驻华大使节游览后联合授予石台为“最值得驻华大使馆向世界推荐的‘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

  石台牯牛降位于石台县城西南方向,是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主体,古称“西黄山”,是池州市石台县与黄山市祁门县的分水岭,距石台县城22公里,海拔1727.6米的主峰在石台县境内。是皖南的第三大高峰,《江南通志》称其为“古牛岗”。

  据当地百姓说,当年老子骑着青牛,云游四方,到各地传经授道。一日路过此地时,一只巨大的怪鸟从天而降,向他和青牛扑来。青牛对天一声长哞,瞪圆双眼,张开四蹄,腾飞而起,把怪鸟紧紧压在身下,千百年后,青牛化作了高山,怪鸟的羽毛变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树。因此,人们便把这座山叫做了“牯牛降”。

  牯牛降目前已开发出的景点有:严家古村、情人谷、四叠飞瀑、龙门潭等景区。

  牯牛降群峰林立,千岩竟秀,万壑纵横,飞流增辉,山水相映,烟云万态;秀美中见幽雅净洁,险峻中见柔和恬淡。它集雄、险、秀、幽于一身,身临其境,无不心旷神怡。

  “绿色、自然、原始、低碳”是牯牛降的四大主题,被生态学者称为“绿色自然博物馆”和“野生动物种群的基因库”,同时也是被32个国家驻华使节所公认的“中国原生态首选旅游目的地”。

  龙门潭

  汽车从池州出发过石台县城,经过一段曲折盘旋的环山公路之后,静谧俊秀的石台牯牛降自然保护区就出现在了眼前。龙门景区是游客进入牯牛降的第一站,在游客服务中心乘坐景交车进入景区,见两股从山涧奔流而出的溪流汇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这就是剡溪河。蜿蜒而来的两股溪流,把龙门景区分成两个部分:龙门潭和严家古村。

  在明代著名戏剧家郑之珍寓居牯牛降时曾经经常走过的石公桥处路口左转,来到龙门潭,突兀横亘在眼前的是两块相叠的巨石,看上去就像两条蹒跚而行的鳄鱼,一条浮在水中,另一条已快上岸,它们的身后,一只潜在深处的河马,正虎视眈眈地穷迫不舍,上演着一出“河马戏鳄”的闹剧。

  再往前行,只见前方两座巨石山峰相向而立,就像两扇巨大的石门,据说这就是牯牛降里的龙王出入的地方,因此被叫作“龙门”。抬头仰望,巨石山峰上,峰岭突兀,怪石嶙峋,谷洞幽深,松柏苍虬,苍黛的墨绿色夹杂着金黄、深红、明褐色的枝叶以及淡黄的衰草,就像一幅立体的调色板。每个人都会被这眼前的景象折服,由衷感叹大自然“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峰石奇观。

  脚下流淌的水便是龙门潭,清澈的水流汇入深不见底的潭中。秋风拂过,碧波荡漾,而潭池水色也随着倒影的山岚四季景色变换,显得色彩各异,绚烂纷呈,水潭周围岩石斑驳的纹路,就像天空中飘下的云锦彩带,轻柔地缠绕着,缓缓地飘荡入深潭中,随波摇摆,仿佛天女浣纱。潭底清澈见底,砾石艳丽,石影水色,相应生幻。潭周灌木与翠竹点缀,绿竹与飞水交相辉映。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看,潭边那位美丽的姑娘可是因贪恋牯牛降的美景偷下凡尘的仙子?

  沿着斑驳的石级,在巨石之间迂回穿行,突兀欲坠的山石紧悬头顶,令人心有余悸,苍绿参天的古木环绕身边,使人抒发幽思。天气渐渐阴暗了下来,低云在山间萦绕,缥缈幻移,宛如仙境。湿凉的空气,通透清新,沁人心脾。沐浴在山间清冽的气韵里,漂游的薄雾从耳畔缓缓流过,带走了现代城市里的喧嚣,吸纳着从草尖露珠上滑动着的气息,吐出了办公桌上堆积的烦尘。这是放飞心情,清心润肺的历程。

  牯牛降云海

  一鼓作气,我们终于爬上了栓牛石,四面环顾,只见秀峰叠峙,危崖突兀,幽壑纵横,林茂草盛,云海缭绕。皖南高山雨后多现云海,而秋雨后的石台牯牛降云海,更是美如画卷。乳白色的云海,覆盖着已泛秋色的山谷旷野,时隐时现,极目之处,气象万千,梯田,竹林,茶园,村庄,在巍峨的群山之中,显得更加的清新秀丽。

  百丈崖

  行至百丈崖,眺目远望,只见行云流水般的云海在山峦之间缓缓穿行,就像一条条银色的丝带在山谷中随风飘荡,曲折多姿,时而回旋,时而舒展,烟波缥缈,聚散奔突,上行下跌,环流活跃。构成了一幅幅瞬息万变、奇妙无比的云海景观。向下看,悬崖峭壁,劝善桥直通深谷,大概是武侠小说看多了吧,此情此景,让我脑洞大开,恍惚觉得在百丈崖底是不是隐居着一位武林前辈,在等一位有缘人,然后把绝学武功传授给他?

  然后这里曾演绎过一段悲壮的历史故事。历史剧《桃花扇》主人公之一,文学家、民族英雄吴应箕于清顺治二年,即公元1645年举兵“反清复明”,兵败后退守家乡牯牛降,终因寡不敌众,被清兵所擒,惨遭杀害。其妻李氏在此跳崖自尽,其家族百余人被清兵所斩杀。

原创文章,作者:陕西旅游网。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寻求报道,请点这里。

牯牛 峰岔

阅读:0

必看

景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