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古树与名人——姜太公钓鱼台千年唐柏传奇

宝鸡古树与名人——姜太公钓鱼台千年唐柏传奇

位于陕西宝鸡境内的姜太公钓鱼台

宝鸡是一座充满传奇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家喻户晓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就发生在里。然而太公庙前的四棵有已1300历史的唐柏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夏日的陈仓大地,成熟待割的小麦散发着麦香。位于宝鸡市的钓鱼台景区,吸引了很多的游客。景区内人文古迹闻名海内外。汉代立祠,兴盛唐时的殿堂祠庙随山就势,气势宏伟。巨大如丘的“钓磺灵矶”石,跪痕犹存,被称为中国第一钓台的姜子牙“跪石”。

宝鸡古树与名人——姜太公钓鱼台千年唐柏传奇

姜太公垂钓处

读过小说《封神演义》和看过电视剧《封神榜》的人都知道姜子牙这个神话传奇人物。

据《史记》记载,他姓姜名尚,字子牙,,后人尊称太公。是东海(今天河南许昌)人,他博闻强识,胸怀雄才伟略,并腹隐机谋。曾屠牛朝歌,卖炊孟津,后做商朝小官。因见纣王失道,国势日下,后辞官到伐鱼河谷中隐居,等待时机。

“封侯输与曲如钩,冷坐潘溪到白头。老妇厨中莫弹铗,白鱼自待跃王舟。”金人李汾的《潘溪》诗,真实地写出了姜子牙当时的境况。

太公在此垂钓十载,终于“钓”到了到此访贤的明君周文王,风云际会,指点江山,后成为西周的宰相,大展雄才,兴周灭商,名垂青史。钓鱼台也因姜太公而成为后人怀古的好去处。

走进钓鱼台景区,沿着一条小溪而行,一座据气宇轩昂的大殿显现在眼前。这就是被人称作四柏三间庙的“太公庙”。

宝鸡古树与名人——姜太公钓鱼台千年唐柏传奇

钓鱼台内太公庙里的姜太公像

大殿外面,四株苍劲挺拔,高十余丈的千年古柏在这夏日的风中像是在迎接远方的游人。

这就是在太公庙前挺立了1300年的四棵唐柏,留给后人的是姜子牙与唐朝皇帝肃宗的一段传奇故事。

这四棵唐柏又叫四神柏,树龄为1300年树体大小、形状相似,平均树高20米,平均胸围377厘米,平均冠幅18米。

宝鸡古树与名人——姜太公钓鱼台千年唐柏传奇

钓鱼台内太公庙前的千年唐柏

宝鸡古树与名人——姜太公钓鱼台千年唐柏传奇

写满沧桑的千年唐柏

传说唐安史之乱后,肃宗即位,迁都宝鸡凤翔,并设虢镇城为次京,调集各地兵马勤王,准备出兵收复京都和被叛军占领的失地。

为振奋军心,鼓舞士气,唐肃宗亲往钓鱼台祭祀,追封姜太公为武圣和军神,以祈姜太公英灵保佑唐军。太公英灵不忍百姓遭难,生灵涂炭,本意出山相助,但又想试一试唐朝有无气数,朝中有无人才,便出难题说:“让我指挥和保佑唐军不难,但须答应我一个要求,须按武圣和军神的等级修建四百二十三座庙,否则万难从命。”

唐肃宗一听,心想这四百二十三座庙要修到何年何月,军情紧急,实难久等。正在着急时,肃宗手下一个聪明的大臣附耳献计,肃宗连说甚妙,甚妙。第二天肃宗就派人重修了太公庙,文王庙和三清庙,还从唐太宗昭陵的四个陵门移来四棵柏树,分别按其方位定名为青龙柏、白虎柏、朱雀柏、玄武柏,合称四神柏,植于太公庙前,宛如门前四位将军拱卫,又把跪石、磺石向前移了一下,正好按凑成四柏二石三座庙(谐音四二十三座庙)。

宝鸡古树与名人——姜太公钓鱼台千年唐柏传奇

钓鱼台内的姜太公雕像

第二天,唐肃宗来到太公庙祭祀,以这四柏二石三座庙向姜太公交差,并言明实属无奈,等唐肃朝收复都城和失地后,定为太公修够四百二十三座庙。

姜太公听后哈哈大笑说,我要那么多房子有何用?我能看着夷族入侵,百姓遭殃吗?不过是想试一试朝中是否有人才,看来唐朝气数未尽,我答应你出山助阵。只希望平叛成功后,你能多善待百姓。

肃宗立刻向姜太公下拜应允,因有太公神助,唐军很快收复京都和失地,唐肃宗感念姜太公再造之功,就依太公所言,给宝鸡一带的百姓免除了五年的赋税。

宝鸡古树与名人——姜太公钓鱼台千年唐柏传奇

游人可以在姜太公当年钓鱼处留影

故事总归是故事,虽然没有史藉作旁证,但唐肃宗为宝鸡百姓免除五年赋税之事在历史上确有记载,至于免赋税与这个故事是否关联,后人是难以考证。

午后两点多钟正是关中地区一天中是热的时段,灼热的太阳照得人们不敢在阳光下久留,而伫立在太公庙前的四棵唐柏却用他的高大的躯体和树荫为游人遮挡着烈日,让人们尽享荫凉。

前人植树后人乘凉。时间就是在人们不经意间悄悄流过,历史经过沉淀和过虑留给后人的也不会很多,然而,经过1300年的岁月更替,太公庙前的粗需三人合抱的四棵千年“唐柏”却由守庙的“武士”变成了一年四季都在迎接游客到来的“礼宾”,并为太公庙和钓鱼台这一内涵深厚的人文古迹锦上添花,给人以知识的熏陶和历史的感悟。

原创文章,作者:陕西旅游网。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寻求报道,请点这里。

必看

景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