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怀古

大漠戈壁与风沙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天气说变就变,时而飞沙走石,刮皱了荒漠沧桑的“脸”,那可是岁月的年轮吗?时而微风轻拂似涟漪波动,绿了小草、红了柳梢。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是红了柳梢?因为是戈壁红柳啦!间或发现一汪池水,也是稀罕的,那是大漠戈壁的眼睛吗?如此明亮,如此深邃,看穿一切世间万物,述说着岁月的变迁,见证历史的恒古与神秘……

虽说早春时节,但属于大漠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南国已是绿草茵茵、花红柳绿,地处西北的大漠依然黃草芨芨,只是偶尔有点点绿意。

318日,我们风行者俱乐部一行20多人,由花城湖途经李陵碑、烽熢遗址到草湖徒步穿越,感怀大漠的古老与永恒的魅力……

还好,大漠戈壁“心情”很好,展现了它柔情的一面,太阳公公也很慈祥,把光芒轻轻地撒向大地……在茫茫大漠行走,四周空旷,山似乎很远,我们犹如撒落在大漠的棋子,变幻移动,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该去何方!

山川辽阔,生生不息,各有不同……也许鸟语花香、山清水秀是众多人喜欢的风景;也许白雪皑皑、松涛林立是激发诗人咏怀的境地。但做为生活在大西的人,我们独爱大漠的沧桑之美,爱它的粗旷神怡、它的爽朗个性……我们走过砂石路,䠀过骆驼刺草丛,尽情享受着阳光的温暖、空气的清新……这些都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美好,为何不享受这一切呢……我们的笑声回荡,悠长悠长……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三世纪生活着游牧民族——匈奴,他们的土地东至辽河,西至葱岭,北抵贝加尔湖,南达长城。在汉朝,甘肃河西走廊一带也曾经是汉武大帝抗击匈奴的战场……走在空旷的戈壁荒漠,我们仿佛听到了古战场马嘶人吼的声音,因为李陵碑在诉说着一名悲情将军的国恨家仇。

由于种种原因,李陵碑旧址迁移到了不远处的烽火台遗址,也许一名驰骋疆场的将军与烽火台在一起才是真正的归宿……

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李陵今甘肃泰安人,西汉名将李广之孙,汉武帝时任骑都尉,在酒泉、张掖练兵防备匈奴。公元前99年,率步卒五千,深入匈奴腹地,与匈奴八万主力骑兵作战,杀敌万余,力尽而降。后汉庭误传李陵替匈奴练兵的假消息。遂灭其三族。李陵被迫留在匈奴,单于以女妻之,立为右校王。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并埋在了甘肃酒泉花城湖西南方向不远处的土墩之上,以石碑为纪念,人称李陵碑。 据史料记载,与汉代名将李陵时期的另一位著名人物——苏武,他拒不投降匈奴、20年后回到母国的故事家喻户晓,成为“忠”与“节”的样板。在演义中,宋朝名将杨业兵败被契丹大军遂碰李陵碑而死。据《宋史·杨业传》记载:杨业是在山西雁门陈家谷被擒后绝食而死的,那里不存在什么“李陵碑”。我想,演义中把他们写在一起,是李陵、杨业都面临着同样的局面,最终在战场上被俘虏,但结局不同:一个选择尽忠自杀,一个选择投降。也许在军队里面,这种情况死反而比活着更让人敬佩,但是谁又生来不怕死呢。因此,杨业撞李陵碑,此乃真英雄也。站在石碑前,我们缅怀这位将军,总感到李陵是被逼投降的,既使被俘他也伺机想回到母国效力,但汉武帝听信谣言,杀其全家,彻底让他归顺了匈奴……他的后半生心中一定纠结万分,既热爱自己的家乡,又恨汉武帝的无情……我们似乎从中悟出了一些道理,是不是有些时候,做事不要太偏激,把本可以能争取的人逼成敌人呢?我们是否应该反思自身?很多时候对手甚至不是对手,我们都当做敌人加以报复,似乎把对方逼入死路方才觉得阵阵快感。其实,生活中,每个生命、每个人都是有一颗感恩的心,做事情不妨放对方一条生路,说不定你的救命恩人就是他呢!

走在看似沼泽又似盐碱荒滩的路上,哦,说是路根本没有路,眼前是一人高的芨芨草,还有红柳,还有一片片冰面,因为不到抽绿的季节,看起来有些荒芜,是不是夏天来更好呢?但马上否定了这种想法,夏季的雨水让这里变成了沼泽地,怎么走?也许这里还曾是古战场呢……多少爱恨情仇,多少如烟过往,难道人类就不能和平相处吗?这个问题纠结了几千年,这也许是人性的弱点,未来能不能打开这个死结呢?不得而知。

走出滩涂,沙丘波纹清晰可见,证明这里很久没有人拜访了,一簇干枯的红柳枝条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它尽管干枯,但依然不服输,挺直腰杆倔犟的向着太阳伸展,昭示着永恒不朽!嗯?惊喜,我们发现了一株株叶片肥厚的小草,点缀沙漠绿意盎然,噢还有黑色的甲壳虫呢,环视四周没有水,这些小草如何生长?为了弄懂这个问题,我只有寻根拔了一下,哇!根老长了,深深地扎在沙里,也许一直扎在有水源的地方?总之,每一生命个体都有自己的活法,都有其存在的道理,都值得我们尊重。

又是一座烽火台遗址,这个保存的比较完整,说是汉朝修建的,想想也是,因为这儿是汉朝抗击匈奴的战场嘛。登上烽火台,四周万物尽收眼底,风也很大,有一种登高远眺的视觉感,是观察敌情的最佳选点,真是佩服古人的智慧啊!唐代诗人李白作《塞下曲六首》,主要叙述了汉武帝平定匈奴侵扰的史实。诗中有对战士金戈铁马、奋勇战斗的歌颂,也有对闺中柔情的抒写,风格疏宕放逸,豪气充溢。其中的一首比较欣赏: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我想,诗中的李将军是不是李陵呢?

烽火台是土筑的,历经千年的雪雨风霜,现在看起来依然很有型,古人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之高是我们现代人应该学习的……呵呵!

前面,许多队友在捡拾风凌石了。风凌石是中国大西北最具特色的典型奇石。该石生长在戈壁风沙口地带,经上亿年的风吹、雨凌、侵蚀,其千姿百态的造型具有奇石的瘦、漏、透、皱、清、丑、顽、拙、奇、秀、险,幽等十二个方面的特点。它基本上分石灰岩、花岗岩和玛瑙质等几大类,是制作各种石料工艺品的上等材料,具有高度收藏和观赏价值。有些队友边走边捡了好几块呢,难得戈壁走一遭,无论价值如何,捡几块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经过上亿年的风化形成,也算是古董了,也是大漠怀古的一部分。嗯嗯!

徒步到草湖国家湿地公园,我们行程近20公里了。草湖名不虚传,与干旱的大漠相比潮湿了许多,有湖泊、有草地等等,据说还有候鸟,可能由于季节的原因,我们没有见到……世上万物都是相辅相成的,走过干旱地区,毕竟有一处水源,否则戈壁大漠的动、植物如何生存?

走在戈壁大漠,我们抚今追昔,英雄远去,但他们的精神千古流芳,激励着我们代代传承、敬仰、缅怀……

原创文章,作者:陕西旅游网。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寻求报道,请点这里。

大漠

阅读:0

必看

景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