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铸真情——记著名油画艺术家唐三超

文/张娜
  走进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便被其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所浸染,脚下踩着唐代西市东北“十字街”遗址、车辙遗迹,恍如置身历史长河。唐三超油画艺术馆就设在这里,油画艺术与历史文化相交融、呼应,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气场。
当代油著名油画家唐三超
  穿过博物馆大厅来到唐三超油画艺术馆,走廊墙壁上陈列着唐三超与各国领导、名人的合影,以及大型画展的纪念展板。油画馆馆长、著名油画艺术家唐三超面带微笑与我们握手相迎。他慈眉善目、平易近人,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没有距离感。
  挂在展厅的油画主要以人物油画和风景油为主,它们装帧精美,各有特色,让人目不暇接。出自唐三超之手的油画是如此的逼真、耐看,令人震撼,我不禁感叹,他的绘画功底深厚,创作思维别具一格、超凡脱俗,处处洋溢着人间真、善、美。
唐三超人物油画作品《陕北新娘
唐三超人物油画作品《宋庆龄》
  唐三超,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市,一个偏僻的农村。他的祖父、父亲都是雕刻艺人,家庭环境熏陶着他,感染着他。使他很小的时候就对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小学的时候,偶然的一个机会让他接触到了当地镇上一个画画的老师。童年的唐三超瞬间被画像所折服。以至于他每次放学路过都要去看看,而且一看就是几个小时,舍不得离开,久而久之,他对绘画痴迷得更深,想成为画家的念头扎根于心。
  那时,他最大的梦就是想拥有一支彩色画笔。由于当时生活苦,位置偏,买一支画笔必须要到百里之外的县城,在那个物资匮乏、温饱都难解决的年代,画画是他唯一的精神食粮。每次闲暇之余就在家里的墙面上和书本上画满了各种图案,每上绘画课,他都格外开心。农作放牛看鸭时,就想立刻拿起速写本,可是条件不允许,他只好在心里把身边农作场景,画了一遍又一遍。
  直到17岁那年,唐三超怀着对绘画的热爱和一个做画家的梦想来到了城里,找到当地文化馆有名的美术老师陈西川进行专业学习。当时学习条件极差,吃不饱、穿不暖,饿了就常喝自来水填饱肚子。冬天没有热水,只能用冷水来洗澡。就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他每天废寝忘食地坚持绘画,也许正是这种青年时艰难的环境,磨炼了他往后的人格和毅力,为他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老师的精心点拨,自身的吃苦精神,使他克服重重困难,一晃就咬牙坚持了很多年。这时他已经创作了不少油画作品,也时常被展出,得到大家的肯定。
  终于唐三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广州美院油画系,在定居西安后,勇于探索的他,又去中央美院写实油画班进修,得到著名画家朱乃正教授的精心培养。对于唐三超来说这是他艺术生涯中遇到的第又一位贵人,在朱乃正的教诲下,他接触到更多之前没接触的知识,绘画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唐三超人物油画作品《沉思》
  他笔下的人物画像惟妙惟肖、逼真从容,其形态美让人为之震撼,它的色彩、线条、肌理、笔触以及节奏、韵律等外观美在画布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赞叹不已。人物画《沉思》《乐》《红土地之父》《陕北新娘》《宋庆龄》等作品充分表达了他思想情感的一种寄托。
  唐三超的风景画亦是如此,风景是创作的一种基调,也是艺术观的一个缩影,他的作品中既有生机盎然的春天,也有悠闲恬静的夏日,既有冷若冰霜的寒冬,也有色彩斑斓的秋阳。尤其是风景画《湘西古镇》《乡村》《初春》《鹅咏》《秋日》《长城》等作品频频被展出,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也得到专家的认可。
唐三超风景油画作品《秋日》
  唐三超在2010年被西北大学艺术传媒系聘为客座教授,同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首次个人画展,作品被国务院多个机关、礼堂大厅永久收藏。2012年赴俄罗斯列宾美院学习,并成为中国文化部重点项目《中国根》签约画家。2012年赴俄罗斯列宾美院学习,并成为中国文化部重点项目《中国根》签约画家。2013年荣获《中国创新艺术家》称号。2015年9月,被聘为武冈师范名誉校长。
  2018年7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创作油画肖像,并捐赠于宋庆龄基金会,中央外联部部长王家瑞、全国政协副主席郑建邦出席了捐赠仪式。同年12月在北京与崔如琢、邵大箴、靳尚谊同获“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文化艺术贡献奖”,同时在陕西省获得“西部(丝路)十大风云人物”之一。12月被民革中央画院提名到中央党校学习,成为首届学员。
唐三超风景油画作品《咏》
  作为一位画家,唐三超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和接见;他走遍了一带一路多个成员国,为各国领导人创作油画肖像,受到各国领导人的热情接见和欢迎,在学习和策展的同时,访问了多所世界上著名的艺术院校,与院长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近年来,唐三超在北京、西安、深圳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举办过十几次大型个人展览和多次爱心捐赠,数次参加全国性美展,众多优秀精品被国内外机构及个人收藏。
  唐三超现为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文化艺术杰出人物、陕西省十大风云人物、俄罗斯列宾美院荣誉教授、民革中央画院理事、北京全球艺术平台总顾问、黄兴书画院顾问、韶山佛教文化书画院院长、儒释道文化践行者、掌柜文化金服艺术总监、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理事、《艺术与拍卖》杂志艺术总监、中国画学会深圳创作展览中心主任。
  作为世界著名油画家,唐三超仍然在深入研究国画大师们的作品,探寻其中奥妙之处,切磋琢磨。他熟读古今绘画文化史,参考、借鉴世界各国绘画格调,以提高自身的绘画水准与文化修养。他说绘画语言是有个性的,在众多的艺术语言中,要想建立自己的绘画语言,就必须排除各种干扰,必须有勇气打破一些所谓的条条框框。为此他走遍世界各地,了解各地民风民俗、地域文化,结合中西文化底蕴、取之精华,去其束缚与糟粕。他说只有不断实践、推敲、磨炼、加以创新,逐渐形成一种自己的创作风格和成熟心态,才能创作更好的作品。
  现在的他功成名就,已是世界著名的画家,可是他仍然保持初心。“上善若水,君子不争”这八个字就贴切的形容了他品质。
  在与他的交谈中,让我了解到唐三超老师心存善念,大爱无疆,心中总是一片澄明通透,他总是在身体力行做一些善举,一直在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感动身边的人。他的作品总是弘扬着正直、大义、博爱与和谐,永远充满着正能量。而画如其人,唐三超老师的画,正是他人格力量的充分体现。
唐三超风景油画作品《西藏风光》
  为何他笔下的故乡风景如此生动、鲜活、灵动?他说,自己对家乡怀有浓厚的感情,虽然身在千里之外的西安,但对家乡的山水水时时萦绕于心。所以,他用手中的笔与油彩贴切地表达了对家乡的爱,对家乡的情感。
  作为一个艺术家必须有一种社会责任感。他说,艺术家的社会责任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他的艺术实践和艺术作品表达中所折射出来的社会责任,另外一个则是艺术家的行为本身所担当起的社会责任。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比个人思想与情感更重要,如果一幅画能为慈善事业做出贡献,作为一位画家也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唐三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义卖佳作拯救疾苦。2012年12月,湖南省红十字会就联合湖湘中医肿瘤医院针对湖南作为癌症的高发区,发病率逐年增长,很多患者因无钱医治而绝望无助的情况。为让更多贫困家庭的肿瘤患者摆脱疾病的折磨,掀起了全省首个针对救治癌症患者的公益组织——“守护天使守护生命”湖湘抗癌公益大行动。他专程从西安赶到现场,向湖南省红十字会捐赠两幅名画——人物画《乐》、风景画《湘西古镇》,省红十字会将两幅名作现场进行了爱心拍卖,所得善款205万元,全部用于救助全省的贫困肿瘤患者。
  情牵韶山画赠银田寺。2014年初,当他当得知与毛泽东早期的革命生涯有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的韶山银田寺扩建需要大量资金时,唐老师当即表示自己愿意为扩建寺庙尽一份的力量。于是,他一边构思作品,一边联系身边有实力的企业家。8月,他带着花了一个多月时间他们出来的1.2米×0.9米《杂交水稻之父》油画,送到了银田寺。12月,他又联系到长沙有相当实力的企业家湘军咨询集团董事长张军等一行到银田寺视察。
  唐三超,就是这样一位对生活充满爱,对艺术执着的追求者。他常说:“一个人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做一件事,从专注到专业最后要发展成为终身事业,而选择绘画就是他这一生的积累和沉淀”。
  鲁迅先生曾说过:画家所画的,雕塑家所雕塑的“表面上是一张画、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现。”唐三超老师的作品之所以能够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与美感,心灵上的共鸣与震撼,正是他的艺术修为、笔墨功底、理论基础、文化素养、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
  本组稿件来源于《视界观》杂志第71期“艺术观赏”,《视界观》杂志第71期于2020年9月出版。
  

原创文章,作者:陕西旅游网。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寻求报道,请点这里。

必看

景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