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铜川市新添16只朱鹮“宝宝”

  5月14日,随着第16只朱鹮雏鸟出壳,“铜川籍”朱鹮数量改写为46只,目前,可监测到的朱鹮达60多只。
  4个监测站16名工作人员记录监测朱鹮生活
  近日,在耀州区庙湾镇东石坡村,不经意间就能看到很多珍稀鸟类,特别是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东方宝石”朱鹮还会不时在林间、河面上翩翩起舞。记者在柳林监测站看到,朱鹮生活歇息的地方是一大片槐树、杨树林。在一处山崖边,几名工作人员正在用高倍望远镜监测、记录朱鹮哺育雏鸟的生活细节。
  通过望远镜,记者可以清晰地看到,朱鹮的巢位于距地面约3层楼高的一棵槐树杈上,鸟巢里还有3只白色羽毛的雏鸟,由于天热,脸囊不停在翕动。
  耀州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站长王华强介绍,2013年6月23日,32只朱鹮通过人工运送,在铜川市安家。同年7月23日,陕西省在铜川市耀州区柳林林场首次进行了秦岭以北地区的朱鹮野化放飞实验,32只朱鹮成功放飞。
  据介绍,耀州区沮河流域一共设有4个监测站,共有工作人员16人,一个监测站分配3个人,其余4个人由站长王华强带领机动巡回监测。工作人员每天早上7点开始工作,监测记录一直持续到晚上,工作时间最少16个小时,下雨天也不能间断,每天向林业局等部门汇报监测工作。
  目前,柳林监测站共有9窝巢,18只雌雄朱鹮成鸟。每年3月是沮河流域朱鹮的繁殖旺季。今年3月25日,柳林监测站发现了第一只朱鹮卧巢。截至5月14日,该站朱鹮已孵化16只幼雏。
  “铜川籍”朱鹮成大美铜川新名片
  据工作人员介绍,他们观测发现,在朱鹮雏鸟孵化以后,雌雄成鸟轮流值班看护鸟宝宝,成鸟飞出觅食,准备的食物“荤素搭配”,有泥鳅、蝌蚪、小青蛙、蚂蚱、虫子等,还有水草、豆类等植物。
  “喂食时,雏鸟把头伸进鸟妈妈或鸟爸爸的嘴里,从食物囊里叼出食物。”王华强站长介绍说,监测站离巢约100米远,不能靠得近,大声喧哗会影响朱鹮哺育幼雏。“晚上朱鹮也会睡觉,眼睛是睁开的。”工作人员说。
  “目前,成鸟在哺育期,身上羽毛会变色,颜色变得灰暗。此外,身上羽毛会粘上从嘴里分泌出的唾液,看上去有点脏兮兮的。不过,这也是一种保护色,不易被天敌发现。我们的工作必须细心,去年一只窝里的身体比较强壮的幼鸟把身体弱的幼鸟推出了窝,幼鸟从20多米高的巢里掉了下来。幸亏没有摔伤……”工作人员说:“朱鹮保护区暂时没有发现猛禽,目前环境非常安全。”
  据悉,朱鹮在沮河野外分布地主要集中在柳林林场周边、香山河道和玉门湿地,常形成三四个小集群活动,他们逐渐适应了这里的气候和环境。飞翔轨迹、活动范围、觅食能力基本稳定,夜宿地和夜宿时间也形成一定规律。繁育出的“‘铜川籍’朱鹮体羽丰满,飞翔自如,生活悠闲安逸,已成为物华天宝、生态耀州的新标志。

原创文章,作者:陕西旅游网。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寻求报道,请点这里。

陕西 铜川市 朱鹮

阅读:0

必看

景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