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古树与名人——药王孙思邈石家滩村栽黄连木救百姓

宝鸡古树与名人——药王孙思邈石家滩村栽黄连木救百姓

石家滩村树龄290年的“药王树”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拓石镇石家滩村有两棵平均树龄290年的黄连木,又名“药王树”。

为什么叫“药王树”呢?相传是药王孙思邈为给当地人治病而引种栽植,还有一段宝鸡、黄连木与药王孙思邈的动人故事。

孙思邈,唐代医学家,是京兆东原人(今陕西省铜川市),出生于隋开皇元年,卒于唐永淳元年。活了102岁(也有说他活了141岁),他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历史上被人们尊为“药王”。

孙思邈从小就聪明过人,受到老师的器重,长大后喜欢道家学说。由于当时社会动乱,孙思邈便隐居在陕西宝鸡境内的秦岭主峰太白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当时的朝廷下令征孙思邈为国子监博士,被他拒绝了。

宝鸡古树与名人——药王孙思邈石家滩村栽黄连木救百姓

位于宝鸡境内的秦岭主峰太白山,是中国南北分界线

孙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教经典,探索养生术,同时也博览众家医书,研究古人医疗方剂。他选择了"济世活人"作为他的终生事业,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孙思邈还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不朽着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朝廷合作开展医学活动。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宝鸡古树与名人——药王孙思邈石家滩村栽黄连木救百姓

相传一千多年前,宝鸡一带突然流行一种怪病,人若患上就不吃不喝,消瘦而死。孙思邈当时隐居宝鸡太白山。为解除百姓病疾便在秦岭一带采了不少药,但都不对症,有一天他从西域商人处得知一种叫楷树叶的中草药对这种病有效,便去千里之外的西域采集楷树叶。为能永远解除这种怪病对宝鸡百姓的危害,孙思邈除了采集树叶外,还挖了一棵楷树苗,准备带回宝鸡栽种。

孙思邈在戈壁的风沙里背着采集的楷树叶和小楷树苗一路跋山涉水,自己舍不得喝水,用省下的水润泽小树苗。

宝鸡古树与名人——药王孙思邈石家滩村栽黄连木救百姓

位于陕西铜川市的药王山

离宝鸡越来越近了,孙思邈的身体也越来越瘦了,待来到陈仓区拓石镇石家滩村时,他已累得没有一丝气力了,小树苗也干枯得没有了水份。他挣扎着挖坑将小树苗栽下,可附近无水浇灌,小树苗还是难活啊!

为了这株治病的楷树能成活,让宝鸡人不再受瘟疫危害。孙思邈毅然割破自己的手腕,让自己的鲜血流进树坑土壤里。小楷树得到了滋润,不但成活了,还一下子长高了很多,而孙思邈却昏死过去。后来他被人们发现得救,小楷树也从此留在了这里,成为孙思邈一心为百姓的最好见证。

宝鸡古树与名人——药王孙思邈石家滩村栽黄连木救百姓

位于陕西铜川市的药王山

楷树的后代没有辜负药王孙思邈的苦心,一代一代繁衍生息为当地百姓解除了病痛。当地人说发生瘟疫时只要拿楷树的叶子在鼻子上闻一闻就会痊愈。

由于楷树饱含着药王孙思邈对百姓的一片苦心,当地人称之为药树,又因木黄色性苦,称黄连木,一直传至今天。

拓石镇位于宝鸡市陈仓区西部山区,陇海铁路宝天线沿线,310国道北侧,距宝鸡市81公里。笔者在石家滩村见到了这两株平均树高10米,平均树围3.25米,平均冠幅11米的“药王树”,被古代“药王”孙思邈的崇高医德和奉献精神所感动。

传说终归是传说,但这个传说中人们歌颂的是“药王”的医德至高无尚。其实孙思邈确是古今医德医术堪称一流的名家,尤其对医德的强调,为后世的习医、从医者传为佳话。他的名著《千金方》中,也把“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来专门立题,重点讨论。而他本人,也是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的代表人物之一,成为历代医家和百姓尊崇倍至的人物。

原创文章,作者:陕西旅游网。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寻求报道,请点这里。

必看

景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