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天等:千年“打榔舞”

  “打榔舞”是广西天等县的一种壮族舞蹈,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流传于世已经有1391年的历史,是居住在天等地区的壮族先民在唐代武德年间至北宋靖康年间为酬谢天公地神赐予的福泽,并祝愿年年风调雨顺,岁岁国泰民安所创造的用于酬神、还愿、祭祀、娱乐等活动的民间舞。

  打榔舞以打“榔”为表现形式,以农耕时代稻作生活为表现内容,以当地民间习俗节日为活动时空,具有古朴典雅,节令时令,休闲娱乐等特点,长期以来深受当地壮族人民所喜爱。

  “打榔舞”主要道具为木榔,是用一根长约六尺、直径二尺的大木凿制而成的大木槽。表演者不分男女老少,有二人对打、四人对打、多人交错对打等多种方式。

  “木榔哎,木榔响,大家一起来打榔⋯⋯”当《大家一起来打榔》的音乐响起后,每人用一米多长的木杵有节奏地敲击榔壁、榔底和榔边,动作欢快有力,节奏稳重,声调若鼓,闻于数里,以此表达壮族人民对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幸福吉祥的祈求和渴望。

  在每五年举行一届的千人打榔舞上,请“榔”是千人打榔舞开幕式上一项重要的仪式,颇有几分神秘感。

  祭拜仪式上,少不了壮家特色美食:五色糯米饭。

  擂大鼓,吹唢呐,请榔。

  打榔舞开幕式上,来自部分乡镇的代表展示了农产品特产。

  千年文化要传承。会上随处可见许多学生加入了打榔舞活动。

  天等县举办“千人打榔舞”,旨在深入挖掘天等县流传千年的民间文化艺术,向广大游客展示壮乡打榔文化的独特魅力。

原创文章,作者:陕西旅游网。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寻求报道,请点这里。

必看

景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