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寿县报恩寺 似梦回大唐

  趁冷空气还未到,在满目金黄的银杏树下悠闲散步,不失为一种人生乐趣。让我们和银杏林来一场约会吧!

  “信步东禅寺,夕阳古塔尖。院深藏野竹,垣矮如远山。端坐佛含笑,颂经僧不闲。一声清葵动,明月送人还。”这首《游东禅寺》诗中所指东禅寺,就是寿县城内的千年古刹报恩寺。

  淮南寿县的报恩寺坐落在城内东北隅,据《寿州志》记载,此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传说为唐玄奘奉敕建造。旧名崇教禅院、东禅寺,明洪武年间改为今名。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全寺总面积14700多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建筑之雄伟,在江淮大地上可谓首屈一指。

  “前有浮图高数丈,中为殿,殿后为阁,左右为廊,为法堂,为丈室,为钟鼓楼”,这是座主次分明的中国传统寺院。

  西大寺巷的尽头,便是报恩寺了。大殿内东、西、北三面是省级重点保护文物泥塑十八罗汉和唐、宋、明、清四代的木雕、铜铸造像等几十尊,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飞角流丹的大雄宝殿,是报恩寺的主建筑物,建在一米多高的石基上,更显威严庄重。进入殿门,正中摆放着半人高的铜香炉,州人都知道这叫“城里城此亦为内八景”中之一景。大殿门两旁墙上嵌着大书法家赵盂倾所书的“南无释迎牟尼佛”七个大字和清书法家梁谳为此七字作跋的两方石刻。越过高大红色的照壁,迈进山门,即到第一进大院,院内苍松翠柏,郁郁葱葱。

  穿过二佛殿,便来到第二进深院,两棵千年银杏遮天蔽日,把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和东西廊房掩映在绿荫之中。这两棵古银杏,已经美了1300多年了!深秋时,银杏叶渐渐变黄,落英缤纷,铺洒在地面上,像金黄的地毯,秋风吹过,片片落下,满地金黄,如此美景让游人络绎不绝!

  大殿东侧是僧祖堂及涤尘精舍,两侧是禅堂、维那寮。穿过大殿,即来到第三进院,毗庐阁居高临下,前穆典雅。穿过西侧园门,即来到新建的“碑园”。

  在这里可以尽情欣赏历代名人碑刻,一饱眼福。而满地谢落的黄叶,瞬间就有种繁华落尽,穿越千年,梦回大唐的感觉!(来源:寿县羽协)

原创文章,作者:陕西旅游网。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寻求报道,请点这里。

必看

景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