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荷非是池中物 原野丹青绘景秀
陕西职业画家袁野,1966年出生,陕西宝鸡人,职业画家,1987年毕业于西安美院附中,2014年进修中央美院张立辰高研班二年,2017年陕西美协骊山王西京创作高研班,2018年进修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成都花鸟高研班,现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陕西省书画艺术研究院宝鸡分院副院长,中国民进开民书画院宝鸡分院副院长。作品《百年好荷年》、《秋荷》、《荷塘月色》、《坐看飞霜满凋》等被喜欢花鸟画爱好者收藏。

近日,记者探访职业画家袁野工作室,对他本人进行了深度采访,袁野16岁时就参加了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袁野认识了人民电影院的美工张毅礼老师,从此以后便跟随张毅礼老师学习素描,速写,水粉油画。后来,张毅礼老师病危时,先后介绍自己的两位同学付文刚、李画学画。据袁野回忆,小时候喜欢看电影,尤其是战斗片和爱情故事片,其中《庐山恋》印象最为深刻,这部影片主要讲述的是一名画家的爱情故事,主人公身穿黄色风衣,背着画板在黄山写生的情节深深吸引了袁野,那时候自己就觉成为一名画家真了不起,就此成为画家的梦想便在他心中生根发芽。村上还有几个画壁画的老师,为了学画袁野经常跟着几位老师学习,一待就是一天,家里人常找不着他。

学画很辛苦,袁野老师一边上班,一边跟着张毅礼老师画电影海报,画龙,用铅笔、钢笔素描,水粉,画人物,山水。由于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家庭条件有限很不支持他学画,但是袁野老师从没有放弃过。

1984年跟着刘有明老师去工人文化宫上电大,那时候已经有投影机了,经常过去学习画画基础知识,每月交20元学费,后来就一门心思画画。功夫不负有心人,沉迷于中国画,为了专心国画便放弃了西画,专心致志的画国画,先后努力研习芥子园、齐白石、王雪涛、吴昌硕、八大山人等名家的写意花鸟。

古人云“借古以开今”。学习古代遗产是为了开拓创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历代著名的大画家博学之后而能独抒己见,创造出自己的新面目,开一代风气都离不开创新。石涛云:“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
袁野告诉记者:“学习继承古代的传统,从而发现前人以其发展的规律,创造出新的风格和面目,这是更好地继承。只知道临摹。不会创造,以至于’泥古不化’,从而阻碍了艺术健康地发展。石涛之‘笔墨当随时代’是艺术创作的真理。正确的继承传统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造,不断发展,推陈出新。早在南北朝时谢赫就指出了:‘传移摹写’,明确了重视传统的重要性。李可染先生说的好:‘要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又要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入和出都很难,但它是正确对待传统的关键所在”。

资深媒体人高居田老师是这样评价袁野老师的:“品袁野先生的画,幅幅浸透着诗意,笔墨浑厚灵动,用笔泼辣,手法大气!
花以言情,鸟以明志,写意花鸟画总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深受大众喜爱,袁野老师的写意花鸟画作品风格鲜明,写意花鸟画对于情趣的表现,可谓淋漓尽致。其画有花必有鸟,有鸟多成双,成双多成对,或私语,或传情,或相守皆有情有义,同时他注重整体画面情趣处理,花与花,花与鸟位置摆放,尤为独特。在传统章法的基础之上,画面更具有构成感,注重点线面分割与组合,画面形式感更强,装饰味更浓,笔法的灵活应运与墨的浓淡干湿结合相得益彰。

艺无止境,愿袁野艺术之花常开,艺术之树常青,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记者 张伟 赵小康 文/图)
原创文章,作者:陕西旅游网。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寻求报道,请点这里。
阅读:0
分享:
必看
-
预报说明天黄山将下雪 你准备好了么如果说登黄山不能错过的是什么?那么我一定会告诉你是它的雪景!前几日,一场猝不及防的雾凇景观让黄山风景区成为焦点,也悄...
-
怪潭奇石谷 畅游皖南第一漂石台县境内的秋浦河有着诗之河的美誉,唐代著名大诗人李白曾经五次游秋浦河,不仅流连忘返,而且还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秋浦歌...
-
爱在北极光下的圆顶玻璃小屋里芬兰航空的飞机降落在赫尔辛基时,刚刚是下午两点多,这个时间再转机去欧洲其它地方非常合适,自然也包括飞往芬兰别的城市,...
-
浙江景宁:千人畲乡品非遗6月3日,在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郑坑乡吴布村,演员在展示非遗畲族婚俗。当日,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主题为畲寨欢歌云漫梯田的第...
-
骥马村--隐藏在遇龙河畔的世外桃源骥马村是坐落在阳朔县城以西3公里处,遇龙河畔的一座不很起眼小村庄,稍不留神就会与它擦肩而过。 古韵潘庄 这是一座有着将...
-
春雨滋润后的徽州 比乌镇更有韵味雨天,人们总是慵懒的不愿意出门,却不知烟雨中的风景更独特,青山绿水,小桥人家,屋檐落下的雨滴,串成一道道珠帘,帘后是...
-
【香港】上中环:小资文艺范十足的个性旧城如果你看过黎明、舒淇主演的爱情电影《玻璃之城》,就知道这是一部比《甜蜜蜜》更能代表香港城市气息的电影,除了令人唏嘘的...
-
伊朗风的传奇-1500年转动不息的“阿斯巴德”走进 伊朗 呼罗珊南部的村庄Nashtifan,最为醒目的就是在村子最高处的那排风车,这就是当地著名的阿斯巴德(阿斯巴德是波斯...
-
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傣家真善美的追求编者按: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重要的文化资源。正确认识非遗、正确有效地保护传承发展非遗,对于弘扬社会...
-
千尺桃花潭 潭光九里烟桃花潭位于皖南泾县,不仅是世界非遗宣纸宣笔的故乡,诗仙李白曾多次畅游此地,并有诗句泾川三百里,佳境千万曲来形容这里,...
-
择古堰画乡古街 抒情写意今晚看到一句话来自德国著名博物学家、自然地理学家和旅行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关于旅行意义的说法。他说:我被一种不确定的渴望...
-
2017年,遇见青海湖,遇见不一样的仓央嘉措青海湖又名措温布,即藏语青色的海之意,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的青海湖 盆地 内,既是 中国 最大的 内陆湖 泊,也是中国最大的...
标签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