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的宝鸡——苏东坡凤翔建东湖 作咏《东湖》诗

诗词里的宝鸡——苏东坡凤翔建东湖 作咏《东湖》诗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东湖

北宋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苏轼)在凤翔府(现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任签书判官,主持修东湖并写下了咏湖之作《东湖》诗一首。

诗词里的宝鸡——苏东坡凤翔建东湖 作咏《东湖》诗

苏东坡画像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诗词里的宝鸡——苏东坡凤翔建东湖 作咏《东湖》诗

苏东坡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诗词里的宝鸡——苏东坡凤翔建东湖 作咏《东湖》诗

东湖美景

凤翔在夏代以前称雍州,唐代时改为凤翔府。东湖和凤翔的历史一样悠久,相传周文王元年瑞凤飞鸣过雍,在此饮水而得名,周人认为是祥瑞之兆,故名“饮凤池”。

诗词里的宝鸡——苏东坡凤翔建东湖 作咏《东湖》诗

电视剧《苏东坡》

北宋时,苏东坡在凤翔府任签书判官时,倡导修筑扩建饮凤池,植细柳,栽莲藕,修筑君子亭、宛古亭、喜雨亭等秀丽的亭台楼榭。

因距府城东门只有二三十步远,又改名为东湖,延续至今,已经有近千年历史。

苏东坡在修凤翔东湖二十年后,又在杭州修建了西湖,因而东湖与西湖称姊妹湖,人言西湖水,东湖柳。

诗词里的宝鸡——苏东坡凤翔建东湖 作咏《东湖》诗

东湖美景

苏东坡修筑的凤翔东湖,既留下了赏心悦目的美景,也为后人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苏东坡从嘉祐六年(1061)十一月起,任凤翔府签判三年。

他初入仕途,壮志凌云,写下了《东湖》和为东湖而写的诗文共有一百八十多篇,其中千古传唱的名篇就有《喜雨亭记》、《凌虚台记》、《凤鸣驿记》、《思治记》、《凌虚台诗》等。《喜雨亭记》和《凌虚台记》均被收入《古文观止》。

诗词里的宝鸡——苏东坡凤翔建东湖 作咏《东湖》诗

东湖美景

东湖还藏有苏轼、梅、兰、竹、菊手迹石刻,有历代文人墨客诗词石刻一百五十余通,诗文书画、亭廊阁壁,给人以古朴典雅,恢宏壮阔,博大精深之感。

诗词里的宝鸡——苏东坡凤翔建东湖 作咏《东湖》诗

东湖美景

现在的东湖公园分为内湖和外湖。岸上柳树成行,松柏长青;湖面小桥流水,莲荷碧翠;园中亭台楼阁,轩堂廊榭,古色古香,为老百姓开出一片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水岸景色。

诗词里的宝鸡——苏东坡凤翔建东湖 作咏《东湖》诗

书法《东湖》

东湖

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

尔来走尘土,意思殊不堪。

况当岐山下,风物尤可惭。

有山秃如赭,有水浊如泔。

不谓郡城东,数步见湖潭。

入门便清奥,怳如梦西南。

泉源従高来,随流走涵涵。

东去触重阜,尽为湖所贪。

但见苍石螭,开口吐清甘。

借汝腹中过,胡为目眈眈。

新荷弄晚凉,轻棹极幽探。

飘摇忘远近,偃息遗佩篸。

深有龟与鱼,浅有螺与蚶。

曝晴复戏雨,戢戢多于蚕。

浮沉无停饵,倏忽遽满篮。

丝缗虽强致,琐细安足戡。

闻昔周道兴,翠凤栖孤岚。

飞鸣饮此水,照影弄毵毵。

(此古饮凤池也。)至今多梧桐,合抱如彭聃。

原创文章,作者:陕西旅游网。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寻求报道,请点这里。

必看

景点

标签